ARM 在 2008 年加入由 Google 主導成立的開放手持裝置聯盟(Open Handset Alliance)之后,不只是採用 Android 作業(yè)系統(tǒng)的智慧型手機大多搭載使用 ARM 架構設計的晶片,就連 Apple、三星等智慧型手機也都是 ARM 客戶,歷經近幾年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市場需求爆發(fā)性成長期,ARM 財年營收跟著從 2011 年的 7 億 8,500 萬美元,倍增到 2015 財年營收 14 億 8,860 萬美元。
ARM-Powered® CUBESTORMER 3,圖片來源:ARM安謀但 2016 年起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飽和,ARM 自身內部所估算在 Mobile Computing 應用別也擁有超過 85% 之高的市佔率,也就是說,即使 ARM 繼續(xù)努力于在原本擅長的行動裝置市場,進行 Market Share-up 戰(zhàn)術,對營收幫助也不會太大了。
ARM 面臨這樣的營收成長困境選擇了兩個主要手段來應對:
1. 增加可販售的產品線,像是在晶片上販賣 Physical IP 和 Multimedia IP,以及
2. 在 MWC 2015 提出智慧彈性云端平臺 (IFC, Intelligent Flexible Cloud)愿景來卡位尚在增長中的伺服器和網絡設備市場,以擴大戰(zhàn)線確保未來營收成長動能。
ARM 的野望:智慧彈性云端平臺
隨著物聯網發(fā)展,即時傳遞訊息的需求更多;像是火災發(fā)生之后,逃生路線應變措施、車聯網等使用情境,都端賴整體網路基礎建設的協助,這當中的運算機制就仰賴網絡設備的節(jié)點控制。
不管是 HP 併購網路公司 Aruba Networks,或是經由 Microsoft、Google 還是 Amazon 等軟體大廠在云服務時代的蓬勃發(fā)展,云計算、云儲存等所帶來龐大的資訊流,將由更多的伺服器和網絡設備來加持使之運作。
而 ARM 就是著眼于解決因訊息量龐大,網路雍塞延遲的議題,提出以軟體定義網路(SDN,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)、NFV(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)與分散式運算技術為基礎的解決方案:智慧彈性云端平臺 (IFC, Intelligent Flexible Cloud)。
ARM Cortex-A50 Processor Series,圖片來源:ARM安謀
現今網路基礎建設設備架構設計,只是講究單一目的:先去移動資料,將運算落在終端產品或是資料中心。但 ARM 認為這會帶來三個限制:電力限制(Power Limits)、空間與規(guī)格限制(Space and form-factor limits, 編按:這里指硬體機板設計)和原始性能限制與反應延時需求(Raw performance and latency needs)。物聯網應用場域面臨許多挑戰(zhàn):來自控管資料的必須、有限的能源(如印度的基礎建設)、寬頻布建,和數據密度大幅增加等。于是 ARM 認為未來網路通訊裝置皆須具備運算、儲存與加速等三種功能,透過異質運算技術(在不同的設備上都可以分擔運算)有效將運算分流到每個節(jié)點之上,讓每個網絡節(jié)點不只具有收集資料的功能,更是達到管控網路和運算的資源的龐大愿景。
ARM 面對物聯網市場的困境
但在物聯網時代,筆者認為 ARM 依舊遭遇兩挑戰(zhàn):一是對終端裝置市場的需求距離太遙遠,中間隔了一層半導體廠商,無法即時應對市場需求,像是各國政府所推動智慧製造、崛起中的工業(yè)用手持式裝置等這些場域,ARM 想推廣其業(yè)務猶如隔靴搔癢、力有未逮。
另一方面,即使 ARM 為了 IFC 愿景甚至成立名為 Linaro 的非營利組織廣納合作伙伴,也加入由電信運營商共同推動的 NFV 開放平臺專案(OPNFV),希望催生 IFC ,實現網絡節(jié)點的彈性化和智慧化發(fā)展,并預期能解決 4G 無法解決的資料傳送延遲問題。但未來也有未來得煩惱的事:這些網絡節(jié)點掌控權會是誰?是云服務平臺供應商?電信商?還是應用服務商呢?這是 ARM 將會面臨的第二個挑戰(zhàn),他們終究必須選邊站。
嫁入日本電信商 Softbank,打通任督二脈
而故事進行到了這個階段,ARM 選擇嫁入日本電信商 Softbank 旗下,成為物聯網戰(zhàn)略伙伴,筆者對雙方合作皆有期待:首先,ARM 將能藉由 Softbank 拓展自家網絡設備和伺服器產品生態(tài),同時透過獨特的電信商企業(yè)通路,打通任督二脈,順勢滲透上述 ARM 影響力較小的物聯網場域,獲取商機,以利達成 ARM 自身立下在 2020 年目標(伺服器市場 25% 市占率和網絡設備市場 45% 市占率);而日本電信巨擘 Softbank 也能藉由 ARM 具擴展性(Scalable)產品特性,軟硬結盟自家服務,從現今三星、HTC 等手機廠商客戶群,延伸到物聯網大大小小終端裝置之上,是個達到互有助益的戰(zhàn)略。
北京金恒智能系統(tǒng)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7-2020 by Create-china.com.c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法律聲明:未經許可,任何模仿本站模板、轉載本站內容等行為者,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!
電話:86+10-62104277/2248/4249 傳真:86+10-62104193-819 京ICP備10010038號-2網站XML
智慧機房
在線體驗